《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可能性”这一教学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范畴。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初步接触过,但只是局限在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以及影响可能性的直观因素。现在我们再次学习可能性,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联系实际情况进行逆向推理,掌握影响可能性的因素。教材在编排上围绕可能性这一知识主轴,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展开教学,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直观感受可能性与因素的相互转化。
学情分析:
1.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会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今天学习可能性从定向到定量的过渡奠定了基础。
2.五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初步认识,能够初步利用生活中的经验,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但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4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简单描述事件发生的结果。
2.创设有趣的活动和游戏,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与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渗透爱祖国爱家乡和怎样做人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随机事件发生的确定和不确定性,并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描述这些事件。
教学难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和不确定性。
教具准备:课件、盒子、彩色乒乓球、节目签。
教学过程:
一、 游戏激趣,引出课题:
1.学生猜想老师带来的礼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猜想意识并初步感知“可能”)
2.(出示谜语)通过猜老师可能带的礼物引出课题(板书:可能性)。
3.揭谜底(感知“一定”,同时进行爱家乡和做人的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选用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让每个学生投入、参与其中,不仅使学生对“可能性”有了初步感知,而且能领悟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产生探索的需求,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观察体验,建立概念
建立“可能”“一定”“不可能”的概念。
1. 由建队日队会节目表演感知“可能性”。
出示活动要求:(1)节目形式不能重复。(2)每个学生只能有一个节目。
请大家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确定每一个同学表演什么节目呢?(学生小组活动)
2. 学生汇报。
A.注意表演的节目一定要符合活动要求,并且便于室内表演的节目。
(此处可以让学生汇报出形式多样的节目,培养发散性思维。)
B.当一个节目多个人想表演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决定由谁表演。引导出抽签的方法,抽签只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并说明要怎么操作。(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板书三个节目:唱歌、跳舞、朗诵)
3.抽签。教师事先准备写有唱歌、跳舞、朗诵三个节目的纸条, 卷成纸筒并用皮筋扎起来,作为节目签。
(1)请一人先抽,抽到后先不打开,请学生猜想一下,他会抽到什么节目?
(引出“可能”情况的三种结果)学生猜想,并注意用词的准确性。揭示答案,签贴在黑板上。(以抽到跳舞为例)
(2)如果再找一名同学抽签,他会抽到什么节目?(预设:生可能回答:可能是唱歌,也可能是朗诵。引导学生质疑:有没有可能会抽到跳舞?指生回答:不可能,因为剩的两张签里没有跳舞(推理能力))。找生抽一张,验证学生的猜测是否正确并贴签在黑板上。(假设是唱歌)
(3)引导:最后只剩一张了,你们能猜一猜这一张可能是什么吗?生可能会回答:一定是朗诵,因为只剩下朗诵这张纸条了。验证猜想,签贴黑板。
4.小结:回忆抽签过程,刚才在猜测会抽到什么节目时,第一次同学们用的词是“可能”,第二次同学们用的词是“不可能”第三次用的是“一定”。一般事情的发生都有“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种情况。(相应板书)
第一次抽签的结果可能是跳舞、可能是唱歌、可能是朗诵,到底是什么节目能确定吗?(板书:不能确定)第二次抽签时不可能抽到跳舞能不能确定?最后一个签一定是朗诵,能不能确定?(板书:完全确定)
在生活中,事情或者说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三种情况:分别是可能、不可能、一定,其中可能这种情况是不能确定的,而不可能和一定这种情况是能完全确定的
过渡语:同学们可真棒,在游戏中就学到了数学知识。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摸球的游戏,好不好?
三、实践探索,发散思维
1.准备教具。
出示两个一样的空盒子,谁能有办法来区分它们?(标上号)1号盒子里有红球,2号盒子里有红球和绿球。
2.提出问题。
师:如果让你从1号盒子里摸出一个球,会摸出什么球?从2号盒子里摸出一个球,又会摸出什么球?(指名回答)
师:你能用“可能”或“不可能”或“一定”像老师这样提出一个问题吗?(学生出题,自问自答,我问你答)
课件出示预设问题:从哪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出红球?从哪个盒子里可能摸出红球?从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球?
3.进行猜想。
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猜想,交流和汇报都要说出猜想的依据。
4.操作验证。
学生亲自摸球进行验证。为什么有的同学摸对了,有的同学摸错了,盒子里的球颜色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却不能准确地摸出结果?
5.引导小结。
当盒子里都是红球时,任意摸出一个,一定是红球,不可能是绿球,
这是可以确定的事情;当盒子里既有红球又有绿球时,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绿球,这是不能确定的。是这样吗?
过渡语:猜想、实践、验证是科学的数学研究方法。在这个研究过程中同学们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三种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接下来我们要用新知识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习数学知识,发展兴趣、爱好,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可能性的三种情况提出问题,并能形象的描述事出件发生的现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口头表达能力,也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主动学乐于学。]
四、灵活运用,巩固新知
1. 涂一涂
独立思考,在作业纸上完成。汇报时鼓励不同涂法。
小结:在数学学习中,“一题多解”的现象很多,所以同学们学习数学一定要思维灵活。
2.连一连,课本47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
小结:学习数学不但要思维灵活,一题多解,考虑问题也要全面。
3.联系生活,深入体会
同学们,其实“可能性”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大家阅读课本49页“生活中的数
学”,并结合我们周围的例子说一说,还有哪些事情的发生是可能的?哪些事情的发生是不可能的?哪些事情的发生是一定的?
(预设:举出的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与个人愿望无关。)
[设计意图:这两个练习按照由易到难分层设计,既巩固了知识,又深化了学生的认知。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一题多解”的题目进行训练与培养,既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练习的设计中我更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尽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学生体验新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课堂学习的快乐。]
五、 交流归纳,全课小结。
回顾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教材知识,深化对课堂教学主题的理解和把握,使得新知识具有更大的迁移价值,为后继的学习和运用它们奠定基础。同时让领悟数学思想和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
六、作业布置
1.课本第47页2题.
其中第2题老师给它增加了难度,课下请小组合作完成。这也为我们之后学习“掷一
掷”做准备。
2.课下请各组的小组长和组员商量,把我们下周一班会上要进行的节目表演列出节目单,要求节目形式多样,组内节目不得重复。
板书设计: